《别录》言其久服不饥。 或水浸含嗽,或煎汤细呷,又解痘疹热毒及喉痹药皆验。
温病大热,狂妄,天行大热,和人尿捣绞服之,热毒从小便而去也。损胃气,故胃虚人服之,往往作呕,此与《本经》之义似乎相背,而实不相违。
而侵晨啜茗,每伤肾气。《本经》主消渴身热、烦满大热,补虚安中,续绝伤。
性能破血,产后血肿胀闷欲死者,苦酒煮浓汁服之。铺家以误认而罔名,医家亦不辨而混用。
汗多用桂枝汤者,以之与芍药调和营卫,则邪从汗去,而汗自止,非桂枝能止汗也。紫茄蒂蘸硫黄末擦紫癜风,取其散风毒瘀血也。
虽有止衄之功,而无阳生之力,故亡血虚家不宜擅服。世治劳嗽无不用之,盖取其和胃下气,气下则火降痰消,胃和则呕定哕止。